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河道景观设计主题
千年运河,迤逦穿行。《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规划设计综合方案》已由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规自局编制完成,大运河沿线围绕“全域博物馆 千年运河堤”主题,形成了三道系统、三层岸线、五区联动的景观风貌空间格局。
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规自局实施处项目经办人荣光远介绍,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大运河副中心段,长约17公里,针对两岸建筑、绿地、桥梁及公共空间等面积约11.66平方公里范围,开展整体设计和景观提升。设计方案于2020年6月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征集,评选出同济建筑院、法国岱禾和天大联合体两个优胜方案,并组织清华同衡、市规划院、市水利院等8家单位对优胜方案进行整合和深化研究,同步形成了堤防达标、历史文化、滨水慢行等12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弱化堤防对城市空间的割裂,打造高质量堤防工程和高品质滨水空间,使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
综合方案紧扣“全域博物馆,千年运河堤”风貌主题,深化形成“归属之河、传世之河、依存之河、流转之河”的总体定位,塑造三层岸线,梳理打通现状14处断点,串联五个主题区域,形成大运河生态文明带文化景观主脉络。同时,综合形成水利保障、文化旅游、交通系统等专项支撑,积极推进在城市滨水空间重点区段,由规自、水务、园林、文保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探索研究“多线合一”的规划管理机制,实现系统功能及景观品质的整体提升。
三道系统 将打通现状14处断点
强调自然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量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群落景观。2.5经济合理原则 ①通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情况,力图在最。
方案显示,大运河沿线利用现状园路、沿河道和新增快速通行道,形成安全游赏、功能兼顾、多行进空间复合的慢行网络;结合两岸五区风貌及景观节点,河道景观设计主题,确定最优骑行道和最优跑步道、漫步道选线,形成层次清晰的三道系统。“这个过程中将梳理打通14处道路断点,实现副中心范围内大运河沿线全线贯通。”规划技术统筹、清华同衡设计院副中心分院副院长于润东说。
此外,各分区还会构建区域成环交通系统,尤其在汇五河段和聚活力段新增游览观光线路,服务运河精华段落,南侧衔接大运河森林公园已有游览观光线路,并预留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游览无缝衔接的可能。
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景观河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河道水环境的支撑和保障。4 河岸景观设计探索 近年来,X县十分重视河岸景观,注重把城市水利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树立了新的理念,把。
“三道系统结合滨水岸线绿地布设,通过对沿河及相交道路建立不同组织形式的联系,可实现慢行系统游览通达。”于润东说。比如,在路段处预留与市政道路接口,结合自行车驿站及游览车站点位置进行设置,实现人行和骑行的联通。相交道路(桥区段)节点与市政道路采用立交模式,骑行系统通过路段进行联通,步行系统通过设置坡道实现滨水慢行道的联系。
方案还提出,构建三级码头体系,加强水陆联动,形成常规水上游线+夜游线路的水上游线,构建电瓶车、公交车等多元化的方式选择,实现多样化旅游出行体验;同时整合运河两岸停车资源,提供充足旅游停车位,构建“停车+旅游”复合停车设施。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应该包含多种水生动植物。城市河道一般都没有深潭和缓冲带,所以水生植物不仅为鱼类提供着食物,还为它们提供栖息的场地。同时,还能通过生态循环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水体营养化的作用。从景观的方面来。
三层岸线 构建蓝绿交织的城市滨水空间
根据方案,大运河沿线将塑造“亲水、近水、乐水”三层岸线。
第一层为“古韵驳岸”,通过码头、驳岸、绿化等景观设计,彰显运河文物本体的历史文脉;第二层为“活力长堤”,每隔200到300米设置一处景观游憩场所,组织多种休闲活动;第三层为“城市林廊”,融合河道景观与滨水第一层建筑界面,形成水城共融的城市前厅。
“活力长堤”层,将新规划驿站与提升既有景观节点,进一步丰富河岸生活,提升运河奥体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集中打造五河交汇与六环和大运河交汇处两大区域级重要景观节点。
提高城市河道行洪能力。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城市河流是一个线性系统,要根据线性工程的特性和经济可行原则,选择适宜的设计尺度,其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基于生态原理引导城市河道与周边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力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层,按照人流密集段服务半径250米、人流较少段服务半径500米的标准,将设置约42处服务驿站,分为大型文化驿站、小型文化驿站和基础驿站三类。其中新建驿站36处,提升改造现有驿站、建筑6处,进一步提高完善两岸公共服务配套水平。
在城市河道的建设中,有些河道水景观设计的初衷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身不是很清楚,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只是近期的设计,或者有些再设计中没有考虑后期的开发利用,比如和旅游业的发展来考虑,因此,对水利景观的设计都是非常。
“城市林廊”层,延展滨河景观氛围,打通滨河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慢行联系,进一步缝合滨河景观与城市腹地,提升临水界面的风貌,构建以运河为骨架的乐水空间网络,增加小型商业空间、口袋花园等,激活临河界面空间活力。
五区联动 布局特色精品节点和景点
方案将大运河沿线划分为“溯源流、汇五河、聚活力、归平远、入自然”五个主题区域,突出五河交汇文化旅游核和六环生态休闲核,并在滨水沿线塑造主次景观节点。
“ ‘溯源流’‘归平远’‘入自然’三个区段已基本形成良好生态景观本底,后续以整体控制和局部协调为主。方案重点突出‘汇五河’‘聚活力’两个重要城市段的景观详细塑造。”于润东说。
4、注重河道景观的美观性。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应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充分考虑道路绿化效果图设计视觉效果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物。从而使道路绿化效果图设计在满足河道生态需求的同时,形成赏心。
“汇五河”位于五河交汇处,基于源头岛平缓开阔、燃灯古塔空间统领等特点,构建慢行环线,塑造源头岛、大光楼等景观提升节点,配置7处驿站和2处码头,形成古今交融、疏密有致的核心地标空间。
在源头岛节点,将结合现状道路交通改造,采用景观手法缝合通燕高速两侧城市功能和景观,利用源头岛现状资源,打造高品质智慧生态活力岛。
在大光楼节点,通过改造通惠河桥及岸线景观等方式,构建连续贯通的3公里步行系统,提升大光楼督粮文化展示功能,实现与燃灯塔、西海子公园、源头岛等周边区域景观一体化。
“聚活力”包含运河商务区,这一区段是城市活力重要承载区,重点打造运河2号地(包含现运河文化广场)、西滨河路沿线和副中心站区沿岸等重点区域,配置驿站、码头和步行桥等设施。
运河2号地,综合研究水上消防站、轨道交通22号线、排水泵站等城市功能,通过设置景观、建筑、庭院3种新型堤防方式,满足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统筹设计堤顶至常水位的公共景观环境,打造堤景融合、隐形韧性、生态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示范段。
为给市民提供更广阔的亲水空间,方案对现有西滨河路进行了提升。于润东介绍,将道路向城市方向腾挪约28米,使滨水岸线空间宽度从6米拓宽到35米,重塑沿线城市休闲功能和滨河活力堤岸,完善驿站服务设施、增加景观驻留节点、改造桥下空间,打造滨水互动全景公园。该工程近期启动实施。
方案还结合副中心站综合枢纽片区城市设计及开发,对该区域提出景观、堤防、码头建设要求,以展示副中心城市门户空间和运河风貌第一站。
四大片区 构建博物馆展示格局
综合方案也梳理和整合了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大运河畔有现状博物馆两处,分别为通州博物馆、张家湾博物馆;新建三处,分别为首都博物馆东馆、翁城博物馆和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提升利用两处,分别为宝通银号和静安寺。“未来,将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讲好通州故事。”荣光远说。
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规自局副局长李伟介绍,在综合方案基础上已进一步提出实施项目建议,并协同各职能主管部门和建设主体详细梳理形成了近期实施(十四五期间)及中远期实施(至2035年)项目库,涵盖水务、码头、功能地块、景观、慢行系统、夜景照明、市政交通等7大类,并会同副中心发改局、通州区政府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坚持规划引领与统筹实施相结合,有序启动相关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凤梨和菠萝一样吗,释迦果太难吃了